近年来中国居民个人财富迅速累积,金融知识不断提升,往日的银行存款已无法满足居民的理财需求,人们对金融类产品的需求逐渐从单一的银行定期存款类产品向多元化资产配置方向发展,居民手中的资金在寻求更丰富、更多元化的资产管理渠道。与此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企业现金除了投资银行存款取得利息收入之外,也需寻找更合理的资产配置方式,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2018年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从此走向了新的格局。
作为后起之秀,期货公司资管业务诞生以来,一直是大资管行业的“小众”细分领域,在证券资管、 基金公司、基金子公司等证监体系资管行业的竞争中,期货资管规模虽处于绝对“小众”地位, 规模占比并不高,但是正在高速成长中。
特色明显,发挥优势
从托管合作角度来看,期货资管产品与证券公司合作非常紧密。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期货资管业务实际上是由证券公司托管的,一方面,期货公司开展较多证券类私募基金的投顾业务,联系包括信托、投行、金控等在内的多种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以及私募基金管理人之间也有天然的纽带关系,这些资源优势使得期货公司资管业务涵盖多类资产配置,为高净值客户及机构投资者提供资产配置的多元选项。;另一方面,相比商业银行,期货资管产品的产品风险偏好与券商营业部客户较为匹配,券商营业部是期货资管产品重要的代销渠道。在未来,期货公司与券商的合作与资源整合仍是期货资管的重要方式。
从产品类型来看,自资管新规发布以来,期货资管产品类型除了包括固定收益、权益等传统产品外,FOF、量化策略同样是是期货资管的发力点;同时,宏观策略、大宗商品等“传统期货”具有期货特色的产品同样有所布局,期货本身拥有丰富的大宗商品、量化策略的人员储备及更快速的交易系统,以及相对其他金融机构更为全面具体的产业链覆盖。期货公司在资管业务方面能够依托自身传统,加强大宗商品、量化策略(例如量化FOF)产品储备及布局。另外,宏观层面,期货行业对冲配置可以说具备的天然敏感性,相比较而言,期货公司更能在如今风云变幻的市场中捕捉机遇。多家期货公司资管业务更是与头部证券类私募基金管理人合作开展投顾产品,期货资管通过加强股东方和战略合作伙伴的资管业务联动,发挥期货公司股东方和战略合作伙伴在资金、证券、渠道方面的综合优势,为期货资管业务提供支持。
从风险控制角度看,随着沪深300ETF期权的顺利推出以及场内商品期权品种的逐步丰富,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可以涉猎依托场内期权设计的结构化资管产品,在估值、投资者拓展方面打开空间,进一步丰富财富管理产品线。一般认为,期货公司普遍风控能力更强,对于市场波动的资产配置策略也更为成熟,配套应急预案更为科学有效。期货资管业务在坚持合规发展的前提下,发挥风险管控优势、衍生品对冲交易为特色,与银行、产业企业等机构密切合作,能更好的为实体经济赋能,同时为投资者带来财富的保值和增值。
着眼未来,再接再厉
由于期货公司主要面向的是高净值客户,相比较而言,对中小投资者关注度不够高。目前越来越多的期货公司认识到:中小投资者是市场组成的重要中坚力量,资金总量不容小觑;另外,如果能够有效吸引中小投资者,可以扩宽期货公司业务在权益类、货币基金等产品的投资范围。
在未来,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将通过直销及代销渠道加大财富管理客群的拓展,以及依托于私募基金投顾业务以及股东联动等积极发挥证券公司渠道开展代销。机构客户方面,随着期货、期权等衍生品种持续丰富,机构客户占比仍将继续提升、期货公司应以银行、保险机构参与国债期货试点、期货品种国际化以及宽基ETF期权等为重要抓手,持续加大风险管理公司、商业银行公司与金融机构部门、券商股东方投行部门等渠道联动,提高对上市公司、产业类客户、金融机构、QFII/RQFII等机构的拓展力度,为其提供现金管理、市值管理、风险对冲等资产管理、风险管理一条龙定制化服务。
总的来说,尽管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相对其他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存在一定劣势,但是仍较大发展潜力。期货公司应积极探索资管业务的特色化发展,围绕期货及衍生品这一重心,创新业务模式,拓展业务方向,将眼光放置于更大、更远的大资管时代洪流中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