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育种方法的重大革新

  为了配合农业部“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加快小麦新品种的推广,推动小麦育种技术的创新,我院于6月9日主持召开了“矮败小麦轮选987现场观摩会”。科技部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吴远彬主任、生物工程中心王德平处长,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刘平副主任、科教司高尚斌处长、张文副处长,北京市房山区王贵平副区长,我院翟虎渠院长、刘旭副院长、庄巧生院士以及有关农业管理和推广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代表们先后参观了矮败小麦育种技术试验田、“轮选”品种(系)示范田和位于北京顺义区和房山区的千斤千亩示范田。在现场展示、观摩与座谈中,与会领导和专家对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和所选育出来的品种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矮败小麦是我国特有的遗传资源,以矮败小麦为工具的轮回选择育种技术国际领先,且适合在全国任何地方应用。利用矮败小麦育种技术选育出的国审品种“轮选987”长势旺盛,抗病性好,在千亩示范田中,平均产量可达500公斤,更有田块可超过600公斤,是少有的高产稳产品种。“轮选987”产量潜力大,实用效果好,有望成为我国北部冬麦区更新换代的首选品种。
  矮败小麦——理想的轮回选择工具
  近百年来,世界各国的小麦育种都采用人工去雄授粉的传统方法,现代生物技术虽已用于育种实践,但还不能有效进行综合性状的改良。轮回选择可以使数十个亲本的基因进行大规模交流与重组,并使群体与个体的遗传构成不断得到优化,进而从中选育出优良品种。但其关键是必须有可用于小麦轮回选择的育种工具。
  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刘秉华研究员带领课题组,历经20多年的努力,成功创制了以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矮败小麦”,并建立了方便实用的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培育出以“轮选987”为代表的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轮选”系列小麦优良新品种,实现了我国小麦育种技术研究的重大突破,该成果属国际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矮败小麦是用太谷核不育小麦作材料,以“矮变一号”为标记供体,从杂交后代群体中筛选到显性雄性不育基因与显性矮秆基因在小麦4D染色体短臂呈紧密连锁遗传的材料,其交换率仅为0.18%。
  刘秉华说,矮败小麦接受其它任何品种的花粉,其后代群体中矮秆株为雄性不育,非矮秆株为雄性可育。特点是雄性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异交结实率高,克服了太谷核不育小麦早期育性难于鉴定的困难,同时也避免了轮选群体株高渐升的弊端,是开展小麦轮回选择育种的理想工具。这一人工选育出的集矮秆特性和雄性不育特性于一体的特异材料,是我国独有的小麦遗传资源。
  矮败小麦轮回选择育种技术体系——高效的小麦良种加工厂
  经过多年的实践,该课题组已经研制出一套方便实用且相对量化的轮回选择技术新体系。矮败小麦改良群体的遗传构成也得到了显著改进,其产量、品质、抗病性、株型等性状都得到较大幅度提高,群体内每个可育株都相当于常规杂交育种的一个复合杂交组合,数量大,类型多,性状整体水平高,从中选育出优良品种的概率明显增加。矮败小麦为小麦育种研究提供了一个先进的技术平台,就像一个良种加工厂、孵化器,育种材料通过它加工后,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种质,并培育出满足不同需求的新品种。
  表现优异的品种品系矮败小麦经过10轮选优、去劣和不断引入优异种质(基因),已选育出“轮选981”、“轮选987”、“轮选201”等小麦新品种及一批新品系。其中“轮选987”株高85厘米,具有抗倒伏强,抗白粉病和条锈病,成熟落黄好等优点,2003年已通过了国家审定。“轮选987”在所参加国家小麦区域试验的北部冬麦区试中,产量都名列第一,比主栽品种(“京冬8号”、“京411”)平均增产14.8%,并在2004年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中创造了小区折合亩产715公斤的高产记录。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不仅表现在育种效率高,而且选育的品种产量水平也表现突出,在2002~2003年度国家新品种展示中,有46个品种(系)参试,“轮选987”、“轮选981”和“轮选201”分列第一、二、三名。
  在座谈会上,吴远彬主任说,中国农科院作为国家农业科研的国家队,充分利用自身在人才、资源、技术方面的优势,形成了一套新的技术创新体系,矮败小麦育种体系的创建与发展也正是基于这种创新体系。矮败小麦育种体系对进一步充分利用各种种质资源,快速选育生产中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品种奠定了平台,是一项重大的突破。这项工作不是在短期内形成的,其中凝聚了科技工作者们数十、甚至几十年的辛勤付出。作为科技管理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特别是在“十一五”的规划中,应该加强对类似矮败小麦这样育种创新技术体系的支持,而不仅仅是对品种的支持。要通过技术体系的推广,使更多的育种单位育出更多、更优质的新品种。
  翟虎渠院长指出,矮败小麦是我国农业科技界的一项开天辟地的、带有重大自主创新性的科技成果。利用矮败小麦开展轮回选择育种,可以使数十个甚至上千个亲本的基因进行大规模的反复重组,并不断优化,进而使群体得到改良,极大地提高育种效率。矮败小麦群体相当于一个小麦新品种选育的生产车间,应用这个育种平台,今后可以成批量生产小麦新品种,可比常规小麦育种方法提高功效上百倍,是我国小麦育种技术研究的革命性突破。翟院长希望作物科学所利用这个平台,加快高产、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促进我国小麦生产的发展,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为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出应有的贡献。(摄影 吴京凯)


小麦育种方法的重大革新


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刘秉华研究员带领课题组,历经20多年的努力,成功创制了以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矮败小麦”


小麦育种方法的重大革新


代表们参观矮败小麦育种技术试验田、“轮选”品种(系)示范田和位于北京顺义区和房山区的千斤千亩示范田


小麦育种方法的重大革新


利用矮败小麦育种技术选育出的国审品种“轮选987”


小麦育种方法的重大革新


利用矮败小麦育种技术选育出的国审品种“轮选987” 长势旺盛,抗病性好,在千亩示范田中,平均产量可达500公斤,更有田块可超过600公斤,是少有的高产稳产品种


小麦育种方法的重大革新


科技部农村科技发展中心吴远彬主任、生物工程中心王德平处长,农业部科教司张文副处长、科技发展中心刘平副处长,北京市房山区王贵平副区长,我院翟虎渠院长、刘旭副院长、庄巧生院士以及有关农业管理和推广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0日 上午9:49
下一篇 2022年5月20日 上午9:5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