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添“快刀” 查毒有“金晴”

  十年攻关,一朝突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黄曲霉毒素亲和微球速测技术及速测仪”,日前由油料所专家研制成功。
  日前,来自全国的专家们对该项研究成果进行了观摩鉴定:轻便、灵巧的新型速测仪,在操作人员启动下,分别对3种不同的农产品样品进行现场测定,每个样品所测时间仅为16分钟,且检测结果能同机显示,并且直接读数,刷新了国际上最快1个小时的检测纪录,而且检测灵敏度强、准确度高,可达到0.3цg/kg(百亿分之三)。
  黄曲霉毒素是迄今发现污染农产品最强的一类生物毒素,也是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包括6种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B1(简称AFB1),毒性最大、危害性最强,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为砒霜的68倍,致癌能力是二甲基硝胺的70倍,被国际上列入特剧毒物质,并严格控制。0.294mg/kg剂量AFB1就能引起敏感动物的急性中毒死亡。由于黄曲霉毒素可以发生在农作物生长、收获、晾干、加工和贮藏的任何环节,因此极易污染花生、玉米、大米、大豆、食用植物油、饼粕及饲料等农产品,并由此直接进入食物链,造成连锁污染。目前,甚至在油料种子、干果、调味品、发酵产品、中药材、酒等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中都发现过黄曲霉毒素。
  由于黄曲霉毒素污染已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国际上对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检测,已成为强制性贸易技术措施。而我国原有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不能满足国内外农产品安全消费和贸易检测的需求,特别是缺少适于现场和口岸检测的快速、简便、定量的检测技术,农产品贸易曾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该项目主持人李培武研究员介绍,目前国内外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很多,但大都需要固定的大型精密仪器,且操作复杂,耗时长,检测成本较高。油料所为了攻克这道难题,早在10余年前就开始了这项研究,经历了数位科学家的前后“接力”,到今日终成“正果”!其间克服了许多困难,也遭受了数次失败,仅目前研制出的成品机,就经过了四代样机的改进和完善。该项速测技术及设备,可对50余种农副加工产品进行黄曲霉毒素含量的随机实地测定,甚至包括了酱油、醋、酒类,具有“全方位”优势,对保证我国大宗农产品及食用油消费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出口创汇,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推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等,提供了关键性技术支撑。
  参加鉴定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且优于同类检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研究在以下两个方面取得创新性突破:一是在国内外首创了黄曲霉毒素B1抗体与氨基硅胶微球化学偶联技术,提出了对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进行测定的新方法,建立起了快速、定量检测技术;二是研制开发出“黄曲霉毒素B1专用定量荧光速测仪”,测试灵敏度强、准确度高、使用安全性好;与国外同类仪器相比,测试耗时最少、检测费用最低,并具有操作简便、污染少、用途广等优点,可广泛适用于我国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及相关产品贸易、商检、卫检等行业和领域,将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专家们建议,大力组织该项成果的研究开发,加快推广应用。
  目前,该项研究成果已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两项发明专利保护。已有德国、以色列、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等近10个国家的厂商及研究开发机构提出了合作意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0日 上午9:20
下一篇 2022年5月20日 上午9: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