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我院水稻研究所主持完成的“水稻穗瘟和叶瘟抗性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通过了专家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创新性强,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1、针对多个稻瘟菌小种和自然稻瘟菌群体,分析了广谱抗瘟性水稻材料谷梅2号对稻瘟病抗性的遗传基础,发现谷梅2号携带4个以上主效基因或基因簇,并将一个具有广谱和全生育期抗性的基因簇定位于水稻第6染色体紧密连锁的标记区间中,将一个抗性基因(Pibgm)定位于第2染色体长臂近末端处。
2、首次明确同一个抗稻瘟病基因可在不同生育期表现抗感差异。采用稻瘟菌92-183ZC15小种,分析了水稻叶瘟和穗瘟抗性差异的遗传基础,发现位于水稻第6染色体的Pi25(t)兼抗叶瘟和穗瘟,位于第12染色体的Pi24(t)仅控制叶瘟抗性,在国际上注册了Pi24(t)和Pi25(t)新基因,并就检测Pi25(t)的新标记申报了2个国家发明专利获得公示。
3、发现同一个抗稻瘟病基因簇内Pi25(t)和Pi26(t)基因的协同作用是广谱抗性的重要遗传基础,发现控制不同小种部分抗性的QTL对水稻田间的部分抗性具有协同作用,这些新结果对阐述水稻广谱抗性和持久抗性的遗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4、首次明确了水稻抗稻瘟病基因对产量性状的遗传累赘,并分析了存在遗传累赘的Pi25(t)区间的遗传特点,为在水稻育种中有效利用Pi25(t)抗性基因提供了依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