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补灌增墒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试验取得显著成效

  南京农机化所承担的农业部重点项目“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试验”,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试验示范取得显著成效。
  该项目在南京农机化所主持完成的“863”重大专项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现代传感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并将行走式补灌增墒技术与保护性耕作技术相融合,研究开发了2BSF-4型免少耕施肥穴灌穴播机。2005年下半年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及科尔沁区农牧业局和农机技术推广站合作,探索在严重缺墒干旱地区秸秆残茬覆盖下坐水播种农艺和机械装备的试验。试验点设在农业部保护性耕作核心示范区莫力庙苏木(乡)福巨嘎查(村),在沙土质耕地上布置补灌增墒保护性耕作与当地现行保护性耕作的对比试验。2006年5月上旬春播玉米,试验区与对照区统一用种、统一用肥,统一播期,统一管理,试验区采用了2BSF-4型免少耕施肥穴灌穴播机,实施精量播种、对穴灌水、种水同位、种侧深施肥;对比区采用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作业。在春旱缺墒的不利条件下,试验区较对照区出苗早、出苗率高、保苗率高、长势旺。由于苗期优势明显,为后期生长奠定了基础。
  2006年8月26日,该所党委书记曹曙明、通辽市农机局局长张果轮和课题组人员共同查看了试验田。玉米已处于灌浆成熟期,试验区的玉米比对照区植株高大、粗壮、色泽浓绿,结穗大,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估产在600kg/亩左右,而对比区估产在500kg/亩左右。
  试验表明:机械化补灌增墒与保护性耕作技术相融合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每亩补灌用水0.6~0.8m3,起到了抗旱保苗的作用,而当地春播干旱时播前漫灌50~60 m3,节水效果十分显著;秸秆残茬抗风阻沙,培肥地力;综合效果是农业丰收,农民增效。这是一项兼顾国家利益与农民利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新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机械化补灌增墒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试验取得显著成效


2BSF-4型免少耕施肥穴灌穴播机


机械化补灌增墒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试验取得显著成效


 试验区(左)和对比区(右)玉米长势


机械化补灌增墒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试验取得显著成效


试验区内的玉米结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9日 下午12:33
下一篇 2022年5月19日 下午12:3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