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区域性迁飞规律和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持的 “棉铃虫区域性迁飞规律和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1月8日上午,项目主持人、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吴孔明研究员参加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并领取了证书。
  “棉铃虫区域性迁飞规律和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十余年的持续研究,在棉铃虫生理、生态、行为和种群多态性等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就,明确了我国棉铃虫由热带型、亚热带型、温带型和新疆型等四个地理型组成,其适宜分布的生态区分别为华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新疆南部的部分地区和东部的吐鲁番盆地;指出棉铃虫可通过远距离迁飞转移为害,我国华北地区的温带型棉铃虫可随气流越过越冬北界进入辽宁、吉林、内蒙及黑龙江等省,成虫种群密度过大和所处的不良环境是引起迁飞的主要原因;利用昆虫雷达等技术手段建立了棉铃虫迁飞轨迹和迁飞路径预测的模拟模型;实现了全国棉铃虫预测预报标准化、数据信息传递网络化和预报发布的图视化,构建了国家棉铃虫测报及气象资料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集成了由多种预报方法和预报模型组成的国家棉铃虫区域性灾变预警系统。该项目澄清了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西北内陆,北部特早熟和华南5个棉花生态区棉铃虫的虫源性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覆盖我国棉铃虫发生区的国家棉铃虫区域性灾变预警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明显提高了预报准确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获奖人名单:吴孔明,郭予元,戴小枫,屈西峰,程登发,姜玉英,张跃进,柏立新,封洪强,梁革梅
  获奖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9日 上午11:24
下一篇 2022年5月19日 上午1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