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草原牧区和半牧区草畜平衡状况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些年来,我国草原出现了退化、沙化等现象,草原生物量、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草原超载过牧是造成我国草原大面积退化、沙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草畜平衡监测、评价和管理是实现我国草原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关键,也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徐斌课题组,在农业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支持下,以农业部认定的264个牧区县和半牧区县为研究对象,通过总饲草料储量、牲畜标准采食量等计算合理载畜量,并与实际载畜量结合,构建草畜平衡指数,评价牧区半牧区的草畜平衡状况。
    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监测区平均草畜平衡指数为33.58%,总体处于超载状态。其中,120个牧区县草畜平衡指数为27.37%,144个半牧业县为42.07%。六大牧区中牧区县2008年超载程度排序为:甘肃、四川、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内蒙古牧区县基本处于草畜平衡状态,西藏和青海轻度超载,新疆、四川和甘肃牧区县超载大于上述省份。半牧区县超载程度排序为青海、西藏、内蒙古、新疆、四川、甘肃。
    基于上述监测结果,科研人员建议,在超载地区应减少草原放牧牲畜数量,使其维持在合理载畜量范围内,同时加大人工补饲数量,降低草原放牧利用率。另外我国半牧区县草原超载程度较为严重,人口密度相对较高,压缩牲畜数量,降低放牧强度难度将大于牧区县,是我国实行草畜平衡管理措施的重点和难点,需加大农林副产品对牲畜的补饲,适度利用草原,以保护草地资源,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该研究成果以“中国草原牧区和半牧区草畜平衡状况监测与评价”为题,发表在2012年第11期《地理研究》杂志上,并相继被新华社、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易等30多家媒体转载和报道。(通讯员 孟秀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7日 下午12:56
下一篇 2022年5月17日 下午12:5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