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奶牛提质增效技术集成 提升奶业国际竞争力

    8月1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举办了奶牛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现场观摩活动暨奶业发展研讨会,现场观摩了奶牛全混合日粮、犊牛早期培育、奶牛高效繁殖、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乳房炎防治、奶牛布鲁氏菌病防控、智慧牧场、农牧结合奶牛绿色高效生产等8项核心技术的集成应用成效,研讨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我国奶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途径。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出席并讲话。会议由副院长李金祥主持。

加强奶牛提质增效技术集成  提升奶业国际竞争力

    在齐齐哈尔哈拉海农场九三鑫海奶牛合作社示范牧场,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张军民介绍,针对黑龙江奶牛产业的实际需求,项目组遴选了这8项核心技术进行集成,全方位解决生产难题,奶牛饲养水平明显提高,奶牛平均单产由2015年8.67吨提升为9.4吨,提升8.42%;饲料成本下降5.1%,兽药费用下降18.6%;生鲜乳中乳脂肪平均为4.0%,乳蛋白平均为3.20%。预计在2016年平均奶价较2015年下降6.4%的情况下,平均每头泌乳牛仍可增收1162元。
    陈萌山充分肯定了该项目实施1年来取得的明显成效。他说,通过现场观摩看到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力量和成效,在全国乃至全球奶业面临巨大挑战、巨大困难的情况下,哈拉海农场鑫海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这个示范点所取得的成效令人鼓舞,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也看到了应该坚持的方向。项目的组织实现了协同攻关,不仅联合院内相关研究所,还联合黑龙江省、黑龙江农垦、八一农垦大学等有关团队进行协同攻关,体现了制度优势。同时,在示范点还实现了科研工作落地,确保了技术指导到位,形成了可落地、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
    陈萌山强调,要充分认识到创新驱动发展对振兴奶业的重要性、紧迫性。我国已经具备了世界一流奶业的基础,但不具备世界奶业的竞争能力,奶业的技术支撑能力尚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水平,缺乏奶业多学科“一体化”的科学综合解决问题的方案,缺少“一条龙”式的奶业科研组织模式,缺少“一盘棋”的奶业科研组织格局,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强化共享集中解决奶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的机制还没有全面形成。
    对于下一步工作,陈萌山提出3点要求。一要把奶牛提质增效作为创新工程的重要部分,纳入研究所重要的科研任务。要按照顶天立地的要求,实现科学问题、技术问题和提质增效的转化“三位一体”,全面规划,顶层设计。按照农业部提出的“优质、安全”发展奶业的指导思想,做到“研发一批、推广一批、储备一批”。有关研究所及相关团队要把这项产业的需求作为科研的重点问题,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二要加大技术创新和集成。要围绕“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定好标准”这几个重点,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既要注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也要注重技术的集成示范。要延长产业链,让农经所、信息所、加工所等参与到项目中来,形成一揽子的解决问题方案。要放眼世界,体现国际水平,吸收国际先进成果,提升我国奶业整体竞争力。三要做好示范推广。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争取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支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与观摩,加大成果推广力度,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好服务当地产业需求。

加强奶牛提质增效技术集成  提升奶业国际竞争力

    据了解,奶牛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牵头,联合院属饲料所、兰州牧药所、环发所、哈尔滨兽医所等4个研究所,以及黑龙江农科院有关研究所、八一农垦大学等地方院所和高校及技术推广部门开展协同攻关,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建设了3个核心示范基地和9个辐射带动基地,构建了可复制推广的奶牛提质增效技术模式,从整体上提高单产、饲料转化率和生鲜乳质量,实现并带动奶牛提质增效。
    农业部畜牧业司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莹、农垦局农业处处长王林昌,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孔宪臣,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院长马守义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中国农科院办公室、科技局、成果转化局、作科所、牧医所、蜜蜂所、饲料所、油料所、哈尔滨兽医所相关负责人以及项目组专家,齐齐哈尔市畜牧局、农垦九三管局、黑龙江省农科院畜牧所、青岛市畜牧兽医局、宁夏畜牧总站等单位领导专家共80余人参加会议。(通讯员 卢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5日 上午8:53
下一篇 2022年5月15日 上午8: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