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出台意见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 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

贵州出台意见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 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实施意见

黔府办发〔2022〕11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21〕32号)有关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

  (一)简化预算编制。进一步精简合并预算编制科目,按设备费、业务费、劳务费三大类编制直接费用预算。直接费用中除50万元以上的设备费外,其他费用只提供基本测算说明,不需要提供明细。计算类仪器设备和软件工具可在设备费科目列支。合并项目评审和预算评审。预算评审工作重点是项目预算的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不得将预算编制细致程度作为评审预算的因素。采用后补助方式支持的项目资金,由项目承担单位自主安排用于科研活动。承担单位向省科技厅报备后补助资金的使用期限和产出绩效,无需编制预算。预算编制时涉及财政资金分配给项目参与单位的,对参与单位的承担任务和预期绩效等进行重点说明。非定额补助项目,依据科研任务实际需求核定项目预算。(省科技厅、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二)下放预算调剂权。设备费预算调剂权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要统筹考虑现有设备配置情况、科研项目实际需求等,及时办理调剂手续。业务费、劳务费调剂权全部由项目承担单位下放给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根据科研活动实际需要自主安排。(省科技厅、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三)下放科研项目差旅费和会议费管理权限。项目单位依法依规制定的差旅费、会议费管理办法可作为审计检查的依据。允许项目承担单位对国内差旅费中的伙食补助费、市内交通费和难以取得发票的住宿费,参照财政规定的差旅费报销标准实行包干制,标准不高于所在县(市、区、特区)报销标准。(省科技厅、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四)逐步推进经费包干制。在人才类和基础研究类科研项目中逐步推行经费包干制,不再编制项目预算。项目负责人在承诺遵守科研伦理道德和作风学风诚信要求、经费全部用于与本项目研究工作相关支出的基础上,自主决定项目经费使用。选择从事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的独立法人科研机构开展经费包干制试点。(省科技厅、省财政厅、项目承担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落实)

  二、完善科研项目经费拨付机制

  (五)合理确定经费拨付计划。省科技厅根据不同类型科研项目特点、研究进度、资金需求等,合理制定经费拨付计划并及时拨付资金。首笔资金拨付比例要充分尊重项目负责人意见,切实保障科研活动需要。省财政厅对科研项目的预算执行进度不作硬性要求、不纳入部门预算执行进度考核。(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负责落实)

  (六)加快经费拨付进度。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可在部门预算批复前预拨科研经费。省科技厅要加强经费拨付与项目立项的衔接,在项目任务书签订后30日内,将经费拨付至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牵头单位要根据项目负责人意见,及时将经费拨付至项目参与单位。(省财政厅、省科技厅、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七)改进结余资金管理。项目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综合绩效评价后,结余资金留归项目承担单位使用。项目承担单位要将结余资金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直接支出,优先考虑原项目团队科研需求,并加强结余资金管理,健全结余资金盘活机制,制定结余资金使用计划,加快资金使用进度。结余的后补助资金参照项目制方式管理。(省科技厅、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三、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

  (八)提高间接费用比例。省级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中实行公开竞争方式的研发项目,可设立间接费用,间接费用按照项目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由项目承担单位统筹安排使用。其中,500万元以下的部分,间接费用比例不超过30%,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比例不超过25%,1000万元以上的部分比例不超过20%;对数学等纯理论基础研究项目及决策科学项目,比例不超过60%。项目承担单位可将间接费用全部用于绩效支出,并向创新绩效突出的团队和个人倾斜。项目承担单位要制定科研项目间接费用和绩效支出管理制度,绩效支出安排与科研人员在项目工作中的实际贡献挂钩。间接费用中的绩效支出和管理费用,由承担单位根据实际管理支出情况与项目负责人协商后自行确定。(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九)开展稳定支持科研经费提取奖励经费试点。从省级科研院所选取试点单位,允许从基本科研业务费等稳定支持科研经费中提取不超过20%作为奖励经费,由单位探索完善激励引导机制,其中用于科研人员的绩效奖励,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增试点单位的超绩效工资。奖励经费的使用范围和标准由试点单位自主决定,在单位内部公示。(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级科研院所负责落实)

  (十)扩大劳务费开支范围。参与项目的在校生、博士后、访问学者以及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其他临时聘用人员等,可按规定标准开支劳务费。劳务费开支标准参照我省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根据项目聘用人员在项目研究中承担的工作任务确定,其由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补助、住房公积金等纳入劳务费科目列支。(项目承担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落实)

  (十一)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高校、科研院所结合本单位发展阶段、类型定位、承担任务、人才结构、所在地区、现有绩效工资实际发放水平(主要依据上年度事业单位工资统计年报数据确定)、财务状况特别是财政科研项目可用于支出人员绩效的间接费用等实际情况,向主管部门申报动态调整绩效工资水平,主管部门综合考虑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保障基础研究人员稳定工资收入、调控不同单位(岗位、学科)收入差距等因素审批后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备案。分配绩效工资时,要向承担科研任务较多、成效突出的科研人员倾斜。探索对急需紧缺、业内认可、业绩突出的极少数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国有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执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主管部门负责落实)

  (十二)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力度。对持有的科技成果,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交易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市场化方式进行转化的收益,可按照《贵州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规定,在充分听取本单位科研人员意见基础上约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具体分配方式和比例。(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有关部门负责落实)

  四、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

  (十三)全面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项目承担单位要建立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确保每个项目配有相对固定的科研财务助理,为科研人员在预算编制、经费报销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科研财务助理所需人力成本费用(含社会保险补助、住房公积金),可由项目承担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研项目经费等渠道统筹解决。(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十四)改进财务报销管理方式。实行非现金方式结算,其中,项目承担单位对设备、大宗材料和测试化验加工、劳务、专家咨询等费用支出,原则上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结算。实行公务卡结算的单位,项目临时聘用人员、研究生等不具备公务卡申请条件的人员因执行项目任务产生的差旅费可不使用公务卡结算,允许在偏远山区等不具备刷公务卡条件的地方发生的支出不使用公务卡结算。(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十五)简化科研项目验收管理。合并财务验收和技术验收,在项目实施期末实行一次性综合绩效评价。完善项目验收评价实施细则,细化明确预算调剂、设备管理、人员费用等财务、会计、审计方面的具体要求,避免有关机构和人员理解执行政策出现偏差。项目承担单位自主选择具有执业资格的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项目进行财务审计。选择部分创新能力和潜力突出、创新绩效显著、科研诚信良好的单位作为试点,由其出具科研项目经费决算报表作为财务验收依据。科研人员已经勤勉尽职仍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省科技厅在征求专家组意见基础上,允许给予结题。后补助资金的验收参照项目制方式管理。(省科技厅、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十六)优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高校、科研院所要优化和完善内部管理规定,简化单位内部科研仪器设备报备报批流程,对科研急需的设备和耗材采用特事特办、随到随办的采购机制,可不进行招标投标程序,提高采购效率。采购单位依法向财政部门申请变更政府采购方式的,财政部门实行限时办结制度,对符合要求的申请项目,原则上自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办结。(项目承担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省财政厅负责落实)

  (十七)改进科研人员因公出国(境)管理方式。对科研人员因公出国(境)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管理应与行政人员有所区别,对为完成科研项目任务目标、从科研经费中列支费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按业务类别单独管理,根据需要开展工作。(主管部门负责落实)

  五、创新财政科研经费投入与支持方式

  (十八)拓展科研经费投入渠道。发挥财政经费的杠杆效应和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风险资金池、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拓宽对企业创新研发的支持渠道。(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贵州银保监局、有关金融机构负责落实)

  (十九)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通过省级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资金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围绕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开展研发活动,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围绕科研投入、创新产出质量、成果转化、原创价值、实际贡献、人才集聚和培养等方面对新型研发机构进行评估,作为持续支持的重要依据。除特殊规定外,财政资金支持产生的科技成果及知识产权由新型研发机构依法取得、自主决定转化及推广应用。(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负责落实)

  六、改进科研绩效管理和监督检查

  (二十)健全科研绩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绩效导向,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加强分类绩效评价,对自由探索型、任务导向型等不同类型科研项目,健全差异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项目调整、后续支持的重要依据。项目承担单位要切实加强绩效管理,引导科研资源向优秀人才和团队倾斜,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省科技厅、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二十一)强化科研项目经费监督检查。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督检查效率。探索制定相关负面清单,明确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禁止性行为,根据法律法规和负面清单进行检查、评审、验收、审计,对尽职无过错科研人员免予问责。对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在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失信情况,纳入信用记录管理,对严重失信行为实行追责和惩戒,涉及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省科技厅、省财政厅、项目承担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省审计厅负责落实)

  七、组织实施

  (二十二)完善职责分工。项目承担单位是科研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履行项目组织实施、验收、资金和资产等方面的管理职责,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省科技厅负责科研项目的预算申请、项目执行、经费决算、项目验收、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落实科研诚信管理和联合惩戒机制,建立责任倒查制度。省财政厅负责核批年度经费总预算,审批年度决算,督导部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项目承担单位、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负责落实)

  (二十三)及时清理修改相关规定。高校、科研院所要及时清理修改与国家、省内有关文件精神不符的部门规定和办法,加快完善科研差旅、会议、科研仪器采购、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等内部管理办法,其主管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督。完善项目经费审计要求,规范委托中介机构开展的财务审计。(省科技厅、项目承担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落实)

  (二十四)加大政策宣传培训力度。有关单位要通过门户网站、新媒体以及开设专栏等多种方式,加强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相关政策宣传解读,提高社会知晓度。同时,加大对科研人员、财务人员、科研财务助理、审计人员等的专题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经办服务能力水平。(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落实)

  (二十五)强化政策落实督促指导。主管部门指导、督促所属项目承担单位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政策规定落到实处。省财政厅、省科技厅适时组织开展对项目承担单位科研经费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审计机关根据经批准的审计计划,开展对政策措施落实和资金管理的审计监督。(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落实)

  各省级主管部门、市(州)参照本实施意见精神,修改完善本部门、本地区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本实施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执行。此前我省相关文件条款规定与本实施意见不一致的,以本实施意见为准。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4月27日

来源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编辑 郭睆秋

二审 施昱凌

三审 闵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4日 下午6:49
下一篇 2022年5月14日 下午6:4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