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解析了中国本土保护蜂种—中华蜜蜂的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揭示了中华蜜蜂的抗螨机制。
中华蜜蜂主要分布在亚洲,是目前我国饲养最多,具有显著经济价值的两个蜂种之一,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与西方蜜蜂相比,中华蜜蜂工蜂更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对环境的抗逆能力更强,在低温下仍然可以外出采集,可以有效的抵抗西方蜜蜂的主要寄生害虫-蜂螨的危害。其研究一直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
继西方蜜蜂基因组公布之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与浙江大学、泉州师范学院、国家人类基因组上海研究中心、江西农业大学、美国农业部Beltsville蜜蜂研究中心、福建农林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联合,致力于对中华蜜蜂的分子生物学信息进行研究。在参与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中华蜜蜂的基因组和转录组研究取得新进展。项目研究小组分析了中华蜜蜂的基因组序列和转录组数据,并将之与欧洲蜜蜂进行了对比分析。论文的基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蜜蜂对螨的抗性与抗菌肽的进化、东方蜜蜂的劳动分工的遗传基础有关。在有螨的情况下,中华蜜蜂表现出更警觉的清理行为,这表明中华蜜蜂的抗螨不仅仅与外来的刺激(如视觉和螨的气味)有关,其体内的内生基因可以启动工蜂的清理行为来移除螨的危害。这些进展有助于了解中华蜜蜂的抗螨机制,为蜜蜂的生物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提高全球蜜蜂的健康水平。
本研究得到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科委等项目的资助。蜜蜂所吴杰研究员等为通讯作者,蜜蜂所刁青云研究员、徐书法研究员等为第一作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