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团队揭示了典型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土壤和微生物在长期放牧后响应的耦合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上。
对草地进行适宜的围封,可排除家畜的践踏、采食及排便等干扰,使其群落向着生态恢复的方向演替。尽管许多学者已经对围封下草地生态系统的地上部分植物群落、地下部分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学进行了广泛而全面的研究,但是关于植物-土壤-土壤微生物互作效应的研究相对薄弱。该团队通过干旱、半干旱草地隔离放牧22年后,植物、土壤特征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在生态系统功能中作用变化的研究,发现围封22年显著增加了细菌α多样性,影响了细菌群落结构,而真菌α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不受影响;22年围封诱发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组成的变化,从而调节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碳汇和土壤肥力的恢复。该研究揭示了草地围封恢复后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响应策略及其重要生态功能,不仅是对现有理论的验证、完善和发展,也进一步从地下生物的角度完善了植被退化机理及其恢复途径。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通讯员 乌兰巴特尔)
原文链接: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ls.2021.640789/abstrac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